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九十四章:陛下圣明

第九十四章:陛下圣明(4/5)

祖高皇帝的时候,对此等读书人,就大加挞伐,认为这些人沽名钓誉。

    朱棣倒也认同,颔首道“他确实懒散了一些。”

    此时,解缙便拜下道“臣不才,愿为陛下抡才。”

    朱棣沉吟道“此事关系重大,不如……”

    朱棣顿一顿,才道“朕以你为主考,其余胡广、胡俨、金又孜为副考,那个杨士奇……”

    朱棣陡然想起了杨士奇来。

    解缙道“杨士奇如今尚且位卑,臣以为此时提他为副考,有些不合适。”

    朱棣沉默片刻,他对解缙许多时候身上的读书人臭毛病是不喜欢的。

    可不得不说,解缙这个人……已算是读书人中,难得的对他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了。

    朱棣便不再多说,只道“命文渊阁舍人拟旨吧。”

    解缙大喜,这一次得了主考官,哪怕此时他已身居高位,却也喜不自胜!

    这可是真正的光耀门楣的喜事啊,何况……此科一旦揭榜,他这主考官,便是此榜进士们的座师,将来桃李满天下,不在话下。

    解缙按捺住心头的激动,努力地平静道“臣遵旨。”

    定下了科举的事,等解缙领旨而去,朱棣的心里却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明初的时候科举刚刚确立,问题很多,太祖高皇帝都为这些事焦头烂额,建文皇帝更是直接躺平,可并不代表,这其中闹出了多少乱子。

    所谓读书人,可不能将他们当作单纯的读书之人。

    每一个读书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宗族甚至一个世族在供养,这些人遍布于天下各个州县,某种程度,这些宗族和世族,恰恰是大明维系地方统治的重要根基。

    一旦出了什么乱子,令海内失望,他朱棣本就被人骂作是弑侄的马上天子,只怕这老脸要搁不下。

    朱棣低头,踱了几步,想了想,突然道“亦失哈。”

    亦失哈上前“奴婢在。”

    朱棣道“告诉太子,此次科举,关系重大,万不可出什么乱子。”

    亦失哈颔首,连忙应命而去。

    …………

    另一头,挨到了正午,张安世伸了个懒腰,他很享受现在的生活,每日教书育人,做一点对这天下有一点用处的事,多有意义啊!

    却在此时,外头突然传出嘈杂的声音,原来却是隔壁的率性学堂闹起来了。

    说起这率性学堂,乃是国子学六个书堂里的‘尖子班’,属于勋臣子弟里,最佼佼者的一批。

    听着喧闹声,张安世忙让丘松去打探。

    丘松下意识的就要背着他的包袱去。

    张安世踹他一脚屁股“即便是京城三凶也要用脑,别他娘的给成日背这东西,它要炸了,咱们就一起上西天。”

    丘松则是挺着他的肚腩,倔强地和张安世对峙。

    不过……最终张安世大哥的身份还是降伏住了这位小四弟,他只能恋恋不舍地将包袱小心翼翼地放下,而后才一熘烟地往外跑。

    过一会儿,丘松便回来道“闹起来啦。”

    张安世翘着脚“我当然晓得闹起来了,他们闹什么?”

    “科举下旨了。”

    “一口气说。”

    “主考和副考……大家不喜欢。”

    张安世不由好奇道“为啥?”

    丘松迷湖地眨眨眼,陷入呆滞状态。

    张安世牙根都要咬烂了,只能认命地对朱勇和张軏道“你们去打听。”

    朱勇和张軏办事就得利得多,二人很快就跑了回来,朱勇绘声绘色地道“大哥,是这样的,许多人说科举不公。”

    张安世一脸无语地道“他娘的,这不是还没开科,怎么就开始不公了?”

    “问题在四个考官,这四个考官,为首的是解缙,解缙是江西吉水县人。其次便是副主考,而这胡广,也是江西吉水人。此外还有咱们的国子监祭酒胡俨也是副主考,他是江西南昌府人。另外还有一个金幼孜,这金幼孜是江西新淦人。大家都说,这考官都被江西人包圆了,尤其是北方籍贯的读书人,现在闹得很厉害,说此科不考也罢,肯定又是江西人要高中的。”

    张安世诧异道“陛下难道不知道吗?为何还要让这些人做考官?”

    朱勇苦笑道“俺也去问了,有人说不公,也有人说再公正不过,这说公正不过的,多是南方的读书人,尤其是江西籍贯的,更是眉开眼笑。他们说啦,挑选考官,自然是德才兼备者,不说其他,单说建文二年的恩科,那考中状元的胡广,还有榜眼王艮、探花李贯,皆都是江西吉安府人!而且连二甲第一名吴博、第三名朱塔,也都是江西人,江西人才学好,都在朝中为官,以文章而闻名天下,这主考官最后不选他们,又能选谁?”

    朱勇又道“他们还说,陛下所选的考官,都是当下朝廷中文坛砥柱,不选他们,还能选谁?”

    张安世听了,大抵依旧只能一脸无语的表情。

    江西人太卷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