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有一百六十章:重拳出击

有一百六十章:重拳出击(2/5)

银子……有一样是干净的吗?”

    陈继痛心疾首地接着道“若只是寻常的商行倒也罢了,偏偏这商行背后,却有不少大明当朝的权奸。这些权奸……他们鱼肉百姓,视一切为他们牟利的工具,如今……还窃据了安南,用我大明军民的血肉,鱼肉这安南的百姓。”

    顿了顿,陈继又道“礼之防乱,犹堤坝防水,而这些人……却贪图利益,视礼仪廉耻为无物,今日开了这个头,将来必然礼崩乐坏。”

    “今日他们想要取的是安南,明日……他们岂不还要去倭国、天竺逞凶?”

    众人暗暗点头。

    又听陈继道“若大明只一味地纵容商行耀武扬威,效那秦始皇和汉武之事,到时……必然民生凋敝,百姓疲弱,礼崩乐坏……这是取祸之道,当初建文朝的时候……”

    他突然提到了建文朝。

    一下子的,朱棣的眼眸突然掠过了一丝精厉。

    实际上,朱棣也不是完全不够大度,只要你别在朕面前骂朕就成了,至于你们读书人私下里的阴阳怪气,他朱棣听了不少,却也知道,一味的杀戮,是堵不住这些人口的,只当没有听见便罢。

    可建文是极敏感的时期,一旦提及,难免让朱棣警惕。

    而那空空和尚……也不由得一愣。

    只见陈继道“建文朝时,我有幸能与黄子澄、方孝孺、齐泰这些贤者们相见,聆听他们的教诲,他们认为……国家的太平之道,在于仁政!”

    看着所有人都认真地听着他说话,他满意极了,继续侃侃而谈道“何谓仁政?与民休息,轻徭役,免赋税,朝廷擢升贤良者入朝为官,让仁厚的君子们去主掌各部的事宜,这太平盛世,也就为期不远了。”

    黄子澄……齐泰……方孝孺……

    这三人,在读书人中的名声极好。

    可对朱棣而言,方孝孺这个腐儒且不说,而黄子澄和齐泰,却是当初怂恿建文削藩的主力。

    这二人强力削藩,当初朱棣靖难,口称要诛杀建文皇帝身边的奸臣,这所谓的奸臣,其实就是齐泰和黄子澄。

    朱棣登基之后,杀死黄子澄等人。

    当然,这也引起了读书人们广泛的同情,读书人口耳相传,说黄子澄等人也被诛十族。

    这显然也是有出入的,且不说诛杀十族,包括了父母兄弟,还有各种远亲和近邻、师生、同窗、同年,若真要杀,只怕杀个几万人都不止。

    可实际上,正德年间,还有黄子澄的子孙高中进士的记录。

    连直系子孙都可以逃过杀戮,更遑论是所谓的’十族’了。

    陈继一提到黄子澄等人,众人无不露出了怀念之色。

    这陈继极聪明,只提黄子澄等人乃是名臣,是真正的心怀天下,爱护百姓,但是决口不提更为敏感的建文皇帝,因为提建文皇帝,就相当于是谋反了。

    可若只说建文的臣子们都是君子,某种程度上,也是阴阳怪气地说,当初建文皇帝乃是仁君,是自有明以来,最圣明的天子。

    朱棣就算再傻,也能听出这弦外之音。

    他心中的怒气自是更盛,突觉得自己的心口堵得慌,额上的青筋曝出,攥着拳头,咬唇不语,脸色难看至极。

    除此之外,他眼角的余光,杀气腾腾地掠过了远处那空空和尚的身影。

    这时,又听陈继道“近来的事,伱们可有听闻吗?这商行,竟四处放贷,多少无知百姓,上了他们的当……向他们告贷。现在南直隶的许多州县,都已经群情汹汹了,哎……那商行……实乃万恶之源……”

    说到此处,不少读书人竟都哗然起来。

    自然是骂声不绝。

    便有人道“陈公说的是……说的是啊……我见许多百姓,都去钱庄借银……这……又可得多少民脂民膏啊……”

    陈继微笑道“老夫有些话……实在不吐不快,老夫当初忝为兵部右侍郎时,尚且敢仗义执言,今日已成了布衣,闲云野鹤,有些话若是不说出来,实在……心口堵得慌。”

    “我大明才数十年,竟已有如此诸多败象,实在让人寝食难安,敢问诸公,若是建文朝时,黄相公和齐相公,可会出此恶政吗?”

    于是立即纷纷有人道“断然不会!”

    “那时真是众正盈朝,一派新气象……可惜了……”

    更有人低声道“建文天子若在,何至百姓凄惨至此!”

    人就是如此,从前不敢说的话,可到了人凑在一起的时候,就开始敢说出来了。

    陈继说罢,微微一笑,此时他已名满天下,眼看这些人对自己钦佩,对自己的认同,自己已隐隐在士林之中,成为了冉冉兴起的耀眼之星,因而他不免更加的飘飘然起来。

    说起来,刚丢了官位的时候,的确难受。可现在看着所有人那敬重的目光,做官又有什么好呢?能像现在这样,人人争颂,到了哪里,无论是尚书,还是侍郎,都要对他客客气气吗?

    他如今去哪一个州府,当地的父母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