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此时是何种的心情。
只是许多的往事,涌上心头。
从认识姚广孝开始,他几乎和姚广孝长达十数年地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他曾是亲王,是现在的天子,天潢贵胃,贵不可言,没有人可以猜测他的内心。
他心中的欲望,也无法随意说给旁人。
可只有姚广孝,却可彻夜长谈,在最艰难的时候,哪怕是朱棣对于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失去了信心。却是姚广孝一直都在给他鼓励和支持。
「殿下可以成功的,殿下允文允武,即便远不如朝廷,可只要殿下坚持下去,必可成功。」
某种意义来说,姚广孝并非只是出谋划策那样简单,哪怕是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姚广孝甚至可以是朱棣的精神导师。
可等到靖难成功,朱棣原以为,这个希望靠着他从龙,而飞黄腾达之人,居然没有索要任何的***厚禄。
哪怕是朱棣再三赏赐,他也坚持不接受,甚至一次次地表达了退隐山林的愿望。
可能对于许多人而言,姚广孝这不过是在学范蠡,是明哲保身。
只是……却只有朱棣知他。
朱棣不是那种不可共富贵之人,这一点……从其他的靖难功臣的待遇上,就可得到明证。
姚广孝只要愿意,得一个公爵,娶上许多的妻妾,位列庙堂,进入文渊阁,成为宰辅,不过是信手捏来的事。
姚广孝比天下人都清楚朱棣是个什么样的人,又如何需要玩弄所谓隐世避祸的把戏?
这个成就了朱棣,成就了许多靖难功臣的和尚,在所有人的不理解之中,只接受了一个僧录司的小职位,依旧还吃他的斋,念他的佛。
功名利禄,仿佛与他无关,他只做自己。
某种意义而言,姚广孝就是朱棣生命中的一部分。
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将自己内心深处最肮脏的想法说知这个和尚。
也可以毫无顾忌地表露出平日里不曾向人前言说的喜好。
而这和尚,只是倾听,微笑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可姚广孝……死了。
朱棣曾想过,若是这个和尚去世,他一定悲痛万分。
可现在,朱棣的心里竟没有悲痛,因为……姚广孝居然是以这样的方式死亡。
他没有从朕身上得到什么,如今却被人饿死,被人打死。
是在朕的天下,在朕的眼皮子之下,是朕养着的官吏手底下。
朱棣此时像一团火。
这一团火越来越旺盛!
他没有去看地上早已气绝的御史,此人是好是坏,是忠心还是女干诈,是否忠于职守,亦或者是尸位素餐,朱棣一概不关心。
他不在乎。
此时,他嘶哑着嗓音,一声号令。
便再无人敢阻拦和反对了。
所有人,在吩咐之下,各司其职。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直如呆愣似的站着的张安世,也终于动了。
他一熘烟的,便要跑出殿。
朱棣勐然道:「你到哪儿去?」
张安世这才站住,道:「陛下,臣去集结人马……」、
朱棣沉着眉头道:「吩咐人去即可,你伴驾左右。」
张安世色变,却忙诚惶诚恐地道:「是,臣遵旨。」
张安世跟在朱棣的身边,默默地往前走,他埋着头,安静得像一只鹌鹑。
张安世大抵也是伤心的,其实他更多的是震惊。
因为他无法理解姚
广孝这是什么操作。
以姚广孝的智商,他一定有一百种弄死对方的方法。
可最终,姚广孝……居然被人弄死了。
这不符合姚和尚的风格,要不是姚和尚是死在宁国府,若是死在了太平府的话……
张安世绝对怀疑,这家伙一定是在碰瓷,是想敲诈勒索他。
可现在……张安世震惊之后,来不及去复盘姚广孝的真实目的,随即便开始悲伤起来。
这和尚除了贪钱,并不坏。
缺德是缺德了一点,有时候总觉得他缺德得冒烟。
可好歹……这家伙是有底线的,有时没有从他的手里骗到钱,这家伙也绝不会恼火,甚至伺机报复。
所以这家伙,大抵在他的心目中,算是一个好和尚。
而至于害死姚和尚的人……
想到这个,张安世的心底,也不禁升腾出了一股无名业火。
这个和尚,他在心里骂归骂,可有人害死了姚和尚,他就一定不吝啬各种手段,将这些害死姚和尚的人,统统送去和姚和尚团圆。
张安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的眼眶有些发红,脸有些发烫,他努力地想要安慰自己。
这和尚这么老了,差不多也该死了,人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