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岳父朱棣,迎娶毁容郡主我乐麻了 > 第三十八章 高煦,你确定不要吗?

第三十八章 高煦,你确定不要吗?(2/2)

丁粮(税粮)最多的10人为里长,10名里长以10年为一个周期轮流应役。

    其余100户人家编为10甲,1甲共有10户人家组成。

    甲长也是周期轮流应役。

    里长等于是未来的村书记,甲长是村主任。

    不过是劳役,属于义务劳动。

    编造的鱼鳞册中,就是按照这里甲制度编造,如鱼鳞一般。

    以现代人的眼光,李逍觉得这里面的弊端很多。

    不过这不关自己的事情,自己只需要把自己日子过好就行。

    很快,两人就找到了里长,一个朴实的中年汉子。

    “你就是这一片的里长?”朱高煦问道。

    对方一看朱高煦的穿着和相貌,就不敢惹,连忙躬身道:“是是...不知两位大人有何贵干?”

    朱高煦直接问:“你去别人家帮活,干一天活,赚几个钱?”

    那汉子憨憨一笑:“乡里乡亲的,逢喜事、盖房子啥的,相互帮忙不收钱,管饭就成。”

    “.....”朱高煦一阵无语。

    李逍笑着开口道:“是这样的,在下想问的是,你们去城里大户人家帮工的话,干一天工,是个什么工钱?”

    “哦,你问这个啊。”汉子笑道:“一般是50个钱,不过这是农闲的时候,现在农忙得70个钱。”

    李逍心中盘算了一下。

    1两银子折换成铜钱是1000钱。

    也就说2两银子,能招一个人干一个月。

    自己预计需要人手50人。一个月的成本就是100两。

    主要就是人工成本,矿山已经买下来了,工具损耗也忽略不计。

    而自己昨夜私下盘算,现在的规模一个月能产50000斤盐。

    明朝盐归国家把控,朝廷定价,明码标价2钱银子一斤。

    私盐便宜很多1钱银子一斤,但是容易掉脑袋...

    按照这个算法。

    自己这雪花白盐的质量,一斤卖1两银子,不算贵吧?

    按照一两的售卖价格...

    一个月50000斤盐的产量,就是5万两白银啊!

    在明朝一个月赚五万两白银是个什么体验?

    “艹,我若是能直接卖盐,就赚翻了。”

    李逍心中吐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