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岳父朱棣,迎娶毁容郡主我乐麻了 > 第二百八十三章 于谦盟主!各地吃瘪,怀疑人生!锦衣卫重整!

第二百八十三章 于谦盟主!各地吃瘪,怀疑人生!锦衣卫重整!(2/3)

盟,推选于谦为盟主,这个江宁县的舍区长们团结起来了。”

    “嗯?总算有一个不一样的了。”

    李逍一喜,伸手过去,“我看看”

    接过李景隆递过来的密报,李逍看完之后,笑道:“好一个反客为主,本国师果然没看错于谦,于谦大才。”

    等于是废话了,李逍早就知道于谦是大才。

    否则也不能千古留名啊。

    这话是说给李景隆听的。

    “好太好了.”

    李景隆也是万分欣喜,这些日子,他看出来自己的女儿对于谦有意,于谦也没有表明意思,只是婉拒说事业为重。

    看起来,双方应该是相互喜爱。

    到时候请国师做个媒,牵个线,这门亲事就成了。

    毕竟那于谦以李逍为恩府,对李逍十分佩服,几乎是言听计从,只要李逍开口,亲事必成。

    想不到,我李景隆也能找到一个好女婿啊。

    李景隆一直很羡慕朱棣,朱棣之所以事事顺心,说到底,不就是因为他招了一个好女婿么?

    不止是李景隆,各地的藩王,谁家没有女婿啊?

    但有谁家的女婿,能比得上李逍?

    若是时光能够倒流,那些藩王怕是抢李逍都能抢的打破头

    “国师.那个”

    李景隆看向李逍笑道:“能否帮我说个媒,我家那姑娘已经对于谦有意了,你索性促成这段美好姻缘,可好?”

    李逍笑道:“正有此意啊,等这件事情安定之后,本国师便出面牵个线,哈哈.”

    李景隆拱手:“谢国师了。”

    这样一算,于谦十分受李逍的欣赏,算得上是半个徒弟。

    李景隆的女儿嫁给李逍的徒弟,这不是亲上加亲么。

    两人接着看各地的密报。

    又有了新的发现。

    “国师你看,并不是所有人都吃瘪,还有一个办实事的知县,他们是支持舍区的国策的,不过也是碰到难处”

    李景隆发现了一密报,递给了李逍。

    李逍接过密报,点头道:“没错,并不是所有知县都被腐蚀了,还有人是好官,本国师也发现了。”

    一共有三县之地的知县,是正规科举上来的,心中有抱负,有正义之心,却没法施展,苦当地豪强乡绅久矣。

    他们热情的接待了来到这里的舍区长,双手赞成改革,企图一起推动改革,这样的舍区长是幸运的。

    李逍的改革,只要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是很好的。

    去掉了人头税等乱七八糟的税收,人口会大幅度增长。

    土地由朝廷租给农户,今后也就不用收税了,因为出租的那一刻就将税收了上来,这些事情都是舍区给办。

    县衙也就能腾出手做其他利民的事情。

    加上村企业若是运营得当,当地百姓就能得到更好的报酬。

    最重要的是,那些兼并了许多土地的豪强乡绅,再也不能坐享其成,每日等着收租子,鱼肉百姓了。

    种种好处,数不胜数。

    不过

    密报上写的是,这三名知县十分支持,还亲自跟随舍区长们一同下乡,但是同样吃瘪。

    村里的村民们,根本不卖地给他们。

    就连舍区的办公地点,都腾不出地方出来建造.

    “这就是那些豪强乡绅的‘阳谋’。”

    李逍出声说道,其实已经猜到了他们会这么做。

    当地的豪强们根本不会坐以待毙。

    无论北平多么好,这些人都不会羡慕的。

    土地这样的资源只要在手中,需要做的事情就只找佃户耕种,坐享其成就够了,世世代代流传。

    许多豪强的土地,就是从元朝的时候传下来的,在造反的时候,很多家族还给朱元璋提供过粮食和人丁,帮助战争。

    即便是朝廷更替,他们只要有土地在,不管是谁当皇帝,他们随从谁,就能获利。

    除非是有后代子孙败家,一次性全部败掉,才会衰落。

    但这种事情几乎不会发生,家族手里有钱有粮,他们拥有的教育资源跟多,子女只会更优秀,更会读书,更加聪慧。

    就比如明末时期的名将孙传庭,那就是典型的豪强家族的人,家里藏书数万,想学什么他爹都请师傅给他学,刀枪棍棒无所不通,天文地理兵法什么的,想学就学,十几岁就能考上进士。

    类似这种的还有吴三桂,不过他是出自比豪强还高两个级别的望族,既学文,又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当官去了。

    因为有土地资源在手中,无论是地方豪强,还是士族、门阀、世家.他们家族总能培育出人才,兴旺家族。

    并不是说普通家庭出不了人才,实际上普通家庭出的人才也不少,比如这于谦,戚继光,卢象升等等都是例子。

    但归根到底,拥有的资源越多,培育出人才的几率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