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皇孙白手起家 > 第165章 我家大王最重信用

第165章 我家大王最重信用(1/2)

    李昭来到前线后,先是重重赏赐了所有将士,然后单独接见沈宁,和他详聊接下来的战事。

    沈宁对李昭讲,昭武军东征以来,士卒死伤已超过五万余人。虽然已经在当地大规模招募士卒,但短时间内无法形成战斗力。而俘虏的数万齐军,也不可能直接并入昭武军,还需经过相关考核和训练。

    沈宁虽没有明说,李昭却已明白他的意思。

    战争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物资消耗,为了支持十多万昭武军此次东征,李昭几乎掏空了蜀地和汉中。若现在就大举用兵,难以再从蜀地调粮。

    凡事有度,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可能会引起反噬。

    除了内部原因,昭武军的对手不一定只有齐军。襄阳节度使袁明钦、淮南节度使常轩,近来皆有屯兵长江北岸,意图不明。

    李昭一番深思后,决定暂时罢兵,休养生息。等消化完此次战果后,再发起新一轮东征。

    不久,大批秦王府官员,相继赶往岳阳、武陵等地。

    威逼豪强、重新分配土地等事情,有条不紊,徐徐展开。

    为了争取更多时间,李昭派周铭前往金陵,与齐国和谈,商议停战事宜。

    反正所谓的协议、合约之类的东西,本来就是用来撕毁的。

    为表示诚意,李昭愿意让出前线两座城池,和齐国结成兄弟之国。

    当然,秦国是兄,齐国是弟。

    周铭出发后不久,石艾求见李昭。

    他最近闲来无事,坐船去江北岸逛了一圈;回来后,对襄阳有了一些想法。

    石艾认为,襄阳物产丰富,且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其所处位置,是联系长江中游与中原、关中地区的交通枢纽。

    如果秦国能占据襄阳,扩充实力的同时,将来可从此处出兵北伐。攻打南阳、汴州等地,参与争霸中原。

    哪怕目前不打算北伐,襄阳城高大坚固,易守难攻;有了襄阳,也能大大增强秦国的防御。

    石艾提议,无论和谈能不能成功;先打下襄阳,然后再继续攻略齐国。

    如李昭同意,他愿领昭武军五万攻打袁明钦,夺取襄阳及周边地方。

    李昭有些动心,但考虑襄阳名义上属于魏国。在出兵前,还需试探下魏帝李昆的态度。

    如果李昆明确反对,李昭则要再慎重考虑下。

    魏国始终没有出兵汉中,这帮了李昭一个大忙,他暂时还不能和李昆彻底翻脸。

    ...............................................................................................................

    周铭带使团来到金陵后,齐帝姜宁贤暂未见他,让人安排他住进了驿馆。

    见齐国没有第一时间将他驱逐,周铭暗自猜测,姜宁贤有些动心了。

    李昭派使者来和谈的消息,很快不胫而走,金陵满城哗然。

    很多人起初还以为是个谣言,后来发现竟是真的,心中顿感荒谬!

    双方杀得血流成河,死了几十万士卒,早已结下深仇大恨;李昭竟有脸派人来和谈,说什么为了避免生灵涂炭,希望与齐国和平共处。

    这种鬼话,傻子才信。

    然而,在如何对待周铭这件事上,朝中并未达成共识。

    朝议时,有人态度坚决,要求立刻将周铭斩首示众,以此展示朝廷和昭武军不死不休的决心。

    有人却同意议和,认为朝廷刚刚大败一场,元气大伤,不宜再开战端;既然现在李昭愿意停战,没理由拒绝。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礼部尚书于一正和御史大夫萧烨,甚至不顾礼仪,当众打了起来,互扇对方耳光。

    除了他们俩,又发生了多起肉搏;朝堂上,一片混乱。

    直到宫中侍卫强行介入,这才停下了打斗;龙椅上的姜宁贤,气的脸色铁青。

    周铭在金陵待了多日,每天在城里闲逛,或者出城游山玩水。虽经常有人对他怒目而视或言语辱骂,他也不做理睬。身旁有齐军士卒保护,并不担心遇到刺杀之事。

    之所以不着急,因此行目的就是拖延时间,拖得越久越好。

    对于齐国内部的争议,周铭毫不在意,随他们吵去。

    不过他也从中发现一件事,齐帝姜宁贤在朝中已威望大减,对朝廷的控制力在逐渐衰落。

    尤其是前几日,罢免了柳知捷大元帅之职,引起朝中不少大臣强烈反对。甚至皇子姜岩也上奏,直言此举大为不妥。

    姜宁贤本想同意和李昭议和,但朝中迟迟无法达成一致,反对声众多。

    正当周铭继续在金陵悠哉悠哉时,李昭给他送来一个东西,周铭会意。联系负责接待的齐国官员,要求面见姜宁贤,言有大事相告。

    齐国官员没有耽搁,上报了此事,很快被批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