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皇孙白手起家 > 第245章 争执不休

第245章 争执不休(1/2)

    宋凛冷冷道:“我只知道,有人亲眼看见,你府邸内管家和黑冰台密探,在城内一家酒楼里,相谈甚欢。”

    于一正确实对此事毫不知情,眉头紧皱,“我敢对天发誓,从未见过黑冰台的人。”

    “呵呵..........,谁知道呢?”

    “莫要阴阳怪气,你又怎知那人是黑冰台的。”于一正不悦道。

    “够了!”姜岩强行打断。

    他实在看不下去了,都这个时候了,竟然还在争吵。

    “萧卿、宋卿,你们俩说说,该如何破解当前危局。”

    萧烨微微一笑,心中早有打算,拱手道:“臣以为,昭武军势大,难以抵挡;应立刻派人去成都,与李昭和谈。只要秦国同意罢兵,可将长沙割让给秦国。”

    “臣附议。若再打下去,恐将社稷不保。”宋凛道。

    “臣附议。”礼部右侍郎景芝道。

    ........

    多达十几名大臣,相继站了出来,希望朝廷能尽快和秦国和谈。

    姜岩目瞪口呆,身体因为愤怒而颤抖。

    他想不明白,这些人到底是蠢还是坏;难道真不明白,李昭要的不仅仅是长沙,而是整个齐国。

    哪怕李昭真同意和谈,姜岩敢断定,李昭得到长沙后,一定会立刻撕毁合约,大举东进。

    目光放在中书令周召鹏身上,希望他能站出来,驳斥这些荒谬至极的言论。

    周召鹏却一直低着头,沉默不语。

    齐国立国百年,不会一个忠臣都没有。

    兵部尚书王卓、刑部右侍郎萧曜源,纷纷发言,支持于一正的建议。

    “昭武军东进以来,动用兵力不下二十万;一座长沙城,怎么可能让其满足。”王卓怒道。

    “王尚书此言差矣,我以为..........。”

    “退朝!”姜岩突然大声道。

    众人怔了怔,行礼后缓缓退下。

    姜岩敏锐的发现,长沙惨败后,朝中人心已变;举办这样的朝会,已经没多大意义。

    先帝姜宁贤在去年的时候,和李昭有签下过和平协议,双方皆同意停战。

    然而,事实证明李昭只是在拖延时间。

    出于对李昭的强烈不信任,姜岩最终还是同意了于一正的建议。

    于一正从礼部找了两个人,皆口齿伶俐,分别派其前往闽地和淮南。

    意外的是,派往淮南的使者,还没出金陵城,即遭到刺杀,于一正只能换人。

    至于凶手是谁,很多人已经懒得猜了。

    ..........

    两日后,派出的使者回到金陵。

    刘康爽快的同意罢兵,主动撤掉了扬州城外的兵马,并敦促齐国尽快支援长沙。

    并表示,如齐国需要,他愿意出兵五万,协助齐国抵御昭武军。

    刘康很清楚,淮南和齐国一江之隔,齐国若亡,昭武军肯定北上。

    姜岩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婉拒了刘康的帮助。

    郑传彬也同意罢兵,但要求姜岩先送他五万石粮食。

    姜岩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够了粮食,郑传彬这才退兵。

    余杭、扬州等地兵马撤到金陵后,由谁来领兵支援长沙,又是一个大难题。

    这八万人,可以说是齐国最后一股力量。

    一旦有失,齐国将迎来灭顶之灾。

    兵部尚书王卓主动请缨,他早年参与过平定岭南战事,也是知兵之人。

    姜岩考虑身边确实无人可用,于是答应了。

    王卓带兵还没出金陵城,闽地传来坏消息。

    郑传彬手底下五千蛮兵,突然攻克汤溪县,并逼近会稽(绍兴)。

    这一下,很多人坐不住了,纷纷上书,称郑传彬乃阴险小人,绝不可信;等朝廷大军离开金陵,此人必会大举北上。

    姜岩心乱如麻,只能暂缓出兵。

    后来确定那些蛮兵是擅自出兵,并非是郑传彬本意,王卓这才率兵离开金陵。

    然而,此时距柳知捷大败已经过了十天。

    长江武昌上游,已被昭武军水师控制;王卓只能先坐船,然后进入鄱阳湖,经南昌前往长沙。

    由于路途遥远,抵达长沙起码要十来天。

    姜岩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祈祷王卓能早日到达。

    .........................................................................................................

    杨智花了数天时间,终于率军穿过南岭,正在向赣州挺进。

    “想当初,我本想一个人率军奇袭天泽山,沈宁偏要跟着,于是后来.........。”

    杨智一边走着,一边和杨叶秋谈及汉中往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