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皇孙白手起家 > 第275章 大秦帝国

第275章 大秦帝国(1/2)

    九月初五,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万里无云。

    原本的皇宫正殿,李昭将其改名为“乾元殿”。

    乾元殿外面开阔的广场,里面最多可容纳数千人。

    一场规模宏大的盛典,即将在这里举办。

    金陵城内,豪强、大臣、军中将领以及后宫嫔妃,均是早早的起床洗漱,身着盛装前往乾元殿外,以此表示对新帝的拥护。

    整个皇宫被装饰得金碧辉煌,洋溢着庄重而神圣的气氛。

    一座雄伟的高台屹立在广场中央,周围旌旗招展,人山人海;其中两千名昭武军,士兵面目肃然,整齐划一列队在高台下。

    李昭人尚未到,气氛已变得火热起来。

    文官们笑容含蓄,武将们则毫无顾忌,高兴着大声嚷嚷。

    观礼台上,还有批特殊的客人。

    齐国部分降将,如柳思行、潘有霖、恒卓等人也受邀前来。

    他们静静地坐着,眼中闪烁着一股莫名的情绪。

    李昭坐拥整个南方,麾下数十万军队,天下无人敢小觑。

    北方诸藩镇,包括长安,全部派使者来到了金陵。

    名为祝贺,实为窥视秦国虚实。

    魏国的使者是礼部侍郎南宫哲,此人也是南宫音的父亲。

    他到现在也搞不明白,为什么李佑要派他来。

    当初李昭在逃跑路上,和南宫音和离;南宫家躲过一灾,南宫哲对此倍感庆幸。

    如今听说南宫音被李昭冷落,心中不免有些后悔。

    但话又说回来,谁特么能想到,一个魏国造反失败的皇孙,侥幸逃到了齐国;竟然夺取了齐国江山,并把姜氏皇族赶尽杀绝。

    直到如今,长安城的那些王公大臣,依然处于震惊中。

    不少人甚至觉得,李昭当初要是谋反成功,于魏国而言,也不一定是坏事。

    雍王李齐也来到了这里,他几日前还待在南郑,本不想前来观礼。

    在韩志远强硬态度下,只能选择就范。

    看着不远处的高台,李齐心情异常复杂。

    种种过往,最终化为一缕叹息。

    此时,礼乐声起。

    在雄厚威武的鼓声中,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李昭头戴冕冠,身穿华贵龙袍,在万众瞩目中稳稳的走上高台。

    他神态庄重,目光坚定,每一步都仿佛在历史的阶梯上留下深深的脚印。

    周围的臣子们跪拜在地,目光充满了敬仰与尊敬。

    不一会,走到高台上,接过了礼官手中的传国御玺。

    李昭目光如炬,缓缓扫过下面所有人,慷慨激昂道:“

    天下变幻,朝代更迭,然帝王之位皆为天命所归。

    齐无道,君昏臣庸,祸乱四方;致使百姓穷困,日益艰难。

    朕义愤填膺,于汉中起兵;聚天下有志之士,共灭暴齐。

    赖将士勇猛,先取蜀地,再克夷陵。

    长沙之战,血流成河,大破齐贼。

    历经五载,朕率群臣披荆斩棘,终破金陵。

    今日,因万民所望,朕承天命,立国大秦,即皇帝位。

    新朝伊始,百废待兴;朕将尊崇儒术,轻徭薄赋,以德行仁。

    愿与民共治天下,愿诸卿辅弼朕躬,共创大秦千秋伟业。

    ”

    李昭话音刚落,顿时响起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

    声音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仿佛要把苍穹撕裂。

    陈禄、杨智、宋俊等将领,使劲挥舞着右手,心中无比激动。

    李昭是开国之君,他们追随李昭多年,立下了赫赫战功;作为开国之臣,同样可以名留青史。

    观礼台上的众人,望着汹涌的人群,不免有些惊讶。

    王妃朱莹和众女坐在一起,其面带微笑,衣着显然更为华丽。

    过了一会,李昭略微抬起手,周围迅速安静下来。

    “即日起,年号昭武,定都金陵!”李昭用力高声道。

    周围再次响起阵阵欢呼声。

    远道而来的藩镇使者,听到年号是“昭武”,眼中闪过一抹异色。

    ..................................................

    登基大典结束后,豪强、使者等纷纷退去。

    一众文官武将,缓缓走入乾元殿。

    众人依次而坐,神色愈加亢奋;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流了这么多的血,不仅是因为效忠李昭,也为了这一天。

    李昭把一封早已写好的诏书,交给身旁的太监。

    太监放开嗓子,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尊父亲李齐为太上皇,册封王妃朱莹为大秦皇后,李泓为皇太子.........。”

    李若晗、邓永清、张楚宣三人被封为贵妃,其他几女为昭仪或贵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