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春秋王旗 > 凉州词 第24章 磨刀石

凉州词 第24章 磨刀石(2/4)

人之前那句用以引证的八字名言。

    老道静静听着老人说话,面无表情,也不说话。

    老人也没怎么在意老道的反应,只是又笑眯眯继续道:“说到磨刀,我一贯觉得刀磨得好不好,不光是要看磨刀人的水平,也得看看那磨刀石到底是个什么材质,你们难道就不怕那磨刀石品相太高,你们一个没看住,就叫人把刀磨断了?”

    老道摇了摇头,状若自语一般念了句诗,“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那老人笑了笑,“为何不念后两句?不是更有名?”

    老人笑了笑,闭着眼抬头望天,春风拂过,白云悠悠,春来风物两相宜。

    ……

    转眼间,一夜又过。

    小镇东北的乡塾之内,那个昨夜被请进乡塾的黑衣年轻人,趁着青衫塾师给学生们讲书的功夫,一个人在乡塾不算大也不算小的院子里四处闲逛,这里摸摸那里看看,游手好闲。

    昨夜,那个从很早前就到了小镇,还是被楚元宵扶到乡塾的白发老人,在天黑之后不久就离开了乡塾,也出了小镇,连过夜都不愿意,连夜离开。

    临走前,老先生冷飕飕瞥了眼那个吊儿郎当的黑衣年轻人苏三载,然后对着那个既是乡塾唯一的塾师,也是自己学生的青衫儒士嘱咐道:“以后别什么人都往家领,知道的说你是讲礼数,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发了失心疯呢!”

    一身青衫的儒士崔觉温和一笑,拱手作揖:“是,先生,学生知道了。”

    老人也没再多说,又凉凉看了眼那个姓苏的家伙一眼,冷哼一声,随后转身一闪而逝。

    自打一进这院门就满脸新奇,开始在院中闲逛的苏三载,在偌大的乡塾中四处乱串,啧啧称趣,直等到老人离开之后才缓缓踱步到了青衫儒士身边,面带笑意道:“仲先生还是如此的……嫉恶如仇?”

    青衫儒士有些无奈,侧头看了眼身旁的男子,低声道:“苏先生还是不要挑衅了,我家先生要是真的动起手来,我这当学生的也拦不住。”

    苏三载只是笑笑,不以为意。

    崔觉也并没有在同一个话题上过多纠缠,而是换了话题道:“苏先生到访如此之早,又这么快就拿出了第一枚花钱,似乎与之前的约定……并不相符。”

    “崔先生很介意?”苏三载不以为意,斜瞥了一眼身旁儒士,似笑非笑反问了一句。

    崔觉笑了笑,也没有正面回答,又问道:“既然如此,苏先生觉得现在的小镇形势如何?”

    “那个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嗯…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苏三载面含讥诮毫不犹豫地给了这么一句,但随后又似有所感,转过头看了眼青衫儒士那一脸有些古怪的表情,于是又笑眯眯跟了一句:“哦,抱歉,我不是在说你们,我说的是跟我一样的这些外乡人。”

    说罢,他赶忙假装紧张似的抹了一把额间那并不存在的汗水,还顺手往地上甩了甩,悄咪咪低声呢喃道:“好险好险,就差了一丁丁点儿,就把三教圣人给骂了,真是让老子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吓死个人嘞!”

    站在身旁的青衫塾师自诩养气功夫不差,依旧不受控制地抽了抽眼角,你还不如直接大大方方的喊出来更痛快!

    也不知道我家先生走远了没有?

    ……

    中午时分,乡塾草堂放课午休,塾师崔先生在送走了学生们之后就出了学塾的大门,并且没有带着那个一贯跟在他身后的学生陈济,只是独自一人离开,不知去向。

    陈氏家主嫡子陈济见先生不需要他跟着,也就没有再在学塾之中久留,自行回了隔壁的陈氏大宅。

    于是,这偌大的乡塾里就只剩下了那个一身墨衣,游手好闲像是个浪荡公子哥的黑衣年轻人苏三载。

    闲来无事,苏三载很自来熟地一顿翻箱倒柜,找出了那个青衫读书人珍藏多年尚未开封的一块茶饼,掰下来一小块装进茶壶中,丝毫没有所谓煮茶品茶的精致讲究,直接大水漫灌倒满一壶刚烧开的沸水,如此这般就算是给自己沏了一壶茶,随后又搬了两把竹椅和一只小茶几放在乡塾院子里的那一片竹林下阴凉处,悠哉游哉,自斟自饮。

    说起来,这人间的缘法有时候是个很奇妙的事情。

    早些年一直在江湖上四处晃荡无所事事的黑衣年轻人,其实没有太多刻意想要去的地方,他一直都挺喜欢一句诗叫作“人间无处不青山”,是个特别厉害的顶尖大人物写出来的,简简单单七个字就能告诉旁人,有时候一句好诗其实不太需要多复杂华彩的辞藻,只要胸怀够广,气势够足,落笔就能浑然天成,用一句出自他同样极喜欢的另一位大诗人的说法,就叫“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你瞧瞧这话说的多好!

    眼下这一趟专程来这凉州盐官镇,并且还掏出了那枚代替拜师仪见面礼的警世花钱,送给小镇东口那个姓楚的落魄少年,其实也不是随意之举,事实上无论是做学问也好,修行求道也罢,收徒一事从来都不是随随便便无关痛痒的小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