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步入中医之门 > 第18节

第18节(2/4)

常规:1764x109ll67,患者仍旧是重度贫血,依旧采用边扩血管边输血再用速尿的方法,输注浓缩红血胞15u,改善贫血同时保护心功能。

    既然肺气已宣,当重在治脾,去宣肺止咳之品,加仙茅、仙灵脾温阳补肾,以促气化,此不能用桂的变法尔。用方如下:

    生黄芪60g砂仁6g白参10g藿梗10g云苓30g前胡10g知母6g大腹皮15g薏米60g冬瓜皮20g扁豆10g陈皮6g桔梗10g仙茅6、仙灵脾10

    其后病情一直好转,水肿渐减,患者四肢皮肤出现皱折,可在病房行走,虽腹大,但自不觉腹胀,饮食正常,常与查房医师们开玩笑说:“你们把我的味口弄上来了,又不给我吃多点,简直是虐待嘛”,情绪极为乐观。患者为什么开这玩笑,是因为我们要求她少食多餐,心衰的病人不易进食过多。

    2月25复查血常规:l以上,使用速尿时尿量近3000,患者的心功能明显好转。

    第二十讲知常达变节选

    2“脾瘅”消渴,治之以兰,以除陈气

    这个病人是个女性患者,48岁,形体肥胖,1993年4月8日初诊:患者2年前患糖尿病,服用d860等西药,血糖一直不能降至正常范围刻诊:形体肥胖,面上有一层浮垢,视之如涂油,口中甜腻不爽,小便人盂上雨浮脂一层,常觉肌肤不爽如汗粘之感。查空服血糖162oll,舌苔白腻,脉缓沉。证属湿困中焦,脾不健运。治宜芳香化湿,宣达气机。处方:

    杏仁、佩兰、白豆蔻、厚朴各6g,藿叶、梗各45g,半夏9g,白茯苓12g,薏仁15g。

    服方7剂,即觉口中清爽,小便入盂浮脂明显减少。后以此方出共28剂,查空腹血糖为61oll,停中药,

    停用中药,继以d860维持,嘱其定期复查,随访2年,空腹血糖一直控制在正常范围。

    糖尿病,中医每归于“三消”证,治从肺、脾、肾人手,祛热养阴为其基本法则,但本案实属痰盛之体,湿浊之邪阻于中焦,而致清浊不分。湿浊上泛于口则口甜粘腻;外犯肌肤则肌肤不爽;脾失健运则精微下趋而小便人盂上有浮脂一层,立法着眼于“湿”邪,用三仁汤宣畅气机,分消湿浊,加藿、佩醒脾,药中病机,脾得健运,湿浊自化,故血糖得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其实用化浊之法治疗消渴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不难看出这糖尿病患者实属中医的“脾瘅”范畴,其病机关键在于湿阻中焦,当以芳香化为治,正合经云“治之以兰,除陈气也”之旨。倘若这病人只从“阴虚燥热”病机特点出发,采用“滋阴降火”的方法,是不能取效的。

    3肺痨咳血,先折其火,后滋其阴

    肺痨的病机和消渴其本类同,是阴虚火旺,治疗肺痨时候,常常是要紧守“滋阴降火”四字,但是在临床上也当园机活法,不可胶执。

    当年我在农村工作的时候,有位老教师,男性,73岁,患肺结核多年,有一年春节大咳血,送到我们卫生院抢救,当时我们那单位地方很闭塞,没什么好药,静滴垂体后叶素,止血药3天都不能控制,每天咳血一大碗,血色鲜红,病情很重。当时为了尽快地控制病情,同时也服用了中药,什么方百合固金汤加减,后来院长就说,这病人血止不住,你来试试,重开付中药方。时诊患者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咳血鲜红,痰少质粘,口干思饮,舌红无苔,脉细数。大家一看,这病人辨证肯定的个肺阴亏虚,虚火灼上脉络,用百合固金汤当属正治,为何无效是因为虚火太旺,治疗当首先折其火势,先用苦寒,待火势下折,后以滋阴以复旧,于是我就开出这么个方来:

    黄芩10g黄连10g生大黄10g

    大家一看,就知道这的泻心汤,呵呵,结果怎么样,上午九时服药,下午1时血止。再以百合固金汤加减治疗,咳血愈而出院。其后,这教师就变成了我的老病人了。

    治病用药,既要懂成法,要知变法,知常达变,斯为高手,古人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同样,现在临床上肺痨属于典型的要阴虚火旺证并不常见,为什么一是现在人生活富裕了,营养跟上了,很多病人患了病都不知道,常常在体检时才发现。二是化疗药物的什么,使病程缩短了,虚劳的表现在就很难见到。因此,对于结核病的治疗,不能墨守成规,拘泥于“阴虚火旺”四字了,总宜辨证施治。

    第二十一讲:留人治病

    这“留人治病”并非目前受经济市场的影响,要想方设法把病人留在院中不给出院而取其钱财,那是市场学的内容。这里要谈的是,在危重疾病中,要学会运用中医药知识,先如何挽留患者的生命,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